碳足跡的概念:
“碳足跡”的概念源自于“生態足跡”,主要以二氧化碳排放當量(CO2 equivalent,簡寫成CO2eq)表示人類的生產和消費活動過程中排放的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相較于單一的二氧化碳排放,碳足跡是以生命周期評價方法評估研究對象在其生命周期中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對于同一對象而言,碳足跡的核算難度和范圍要大于碳排放,其核算結果包含著碳排放的信息。
目前碳足跡可以按照其應用層面(分析尺度)分成“國家碳足跡”、“城市碳足跡”、“組織碳足跡”、“企業碳足跡”、“家庭碳足跡”、“產品碳足跡”以及“個人碳足跡”。
產品碳足跡,指某一產品在其生命周期過程中所導致的直接和間接的CO2及其他溫室氣體(以CO2排放當量的形式表示)排放總量。
碳足跡的核算方法:
生命周期評價方法(Life cycle assessment,LCA)作為一種評價工具,主要應用于評價和核算產品或服務整個生命周期過程,即從搖籃到墳墓的能源消耗和環境影響。從搖籃到墳墓一般指的是從產品的原材料收集到生產加工、運輸、消費使用及最終廢棄物處置(ISO,1998)。目前比較常用的生命周期評價方法可以分為過程生命周期評價(Process-based,PLCA)、投入產出生命周期評價(Input-outputLCA,I-OLCA)、混合生命周期評價(Hybrid-LCA,HLCA)。
產品碳足跡核算標準:
由于許多國家或組織均開發并出臺了針對不同系統層級的碳足跡核算標準,所以目前碳足跡標準種類較多。首先根據評估對象的系統層級,碳足跡標準大致可以分為了三個層級,
(1)國家、部門或者地域層級,國際比較通用的主要是《IPCC國家溫室氣體清單指南》(IPCC,2006)以及《ICLEI城市溫室氣體清單指南》(ICLEI,2009);
(2)企業、組織活動層級,主要包括《溫室氣體核算體系:企業核算與報告標準》(WRI,WBCSD,2004)以及《ISO14064標準系列》(ISO,2006);
(3)在產品層級,主要的國際標準主要有三個:《PAS2050:2011產品與服務生命周期溫室氣體排放的評價規范》(BSI.,2011)、《產品生命周期核算與報告標準》(GHGP rotocol)(WRI,WBCSD,2011)以及《ISO14067產品碳足跡量化與交流的要求與指導技術規范》(ISO,2013)。